教改势在必行
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去,大概只有三岁前是自由的,三岁以后就被送进幼儿园接受教育,从此就导入了教师的轨道,基本上没有了自由。假若能顺利上到博士后,就三十一岁左右了,苦读型的大概要到四十多才能完成学业,再实践几年,真正能创造财富的人实在不多。精华年龄全用在继承旧知识上,岂不是人才最大浪费?
从价值观考虑,死读书要不得,只为文凭要不得,苦读型的当淘汰。考大学,升硕士,连续三年考不上就别考了,另辟蹊径。三十五六岁了,考什么博士,浪费青春,浪费人生,浪费资源,还是实实在在做点工作好。一个博士生,四十岁了,没拿到文凭就悄然离去,这是教育的失败,是自杀式教育。四十岁拿到一张这样的文凭有何实际意义?从智商角度讲,如果不能一路顺风地学下去,就应改变学习路线,否则只能证明不具有继续下去的智力,硬要走下去,就是硬要走自杀之路。
如何 改革?
小学阶段,主要是学习语言,把最基本的句子,基本语言常识,教给学生就够了。大量的语文课文要删除,一切从简。这就对教师和从事教改的人提出很高要求。老师不要对一些陈词滥调喋喋不休,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垃圾桶。旧东西要大量删除,只留精华。小学生主要是玩为主,教会他们如何玩好玩巧,就是本领。
中学教育,也要从简。语文一学期有十篇好文章,就行了。六年下来,有一百二十篇精文,对提高作文足够,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足够。数学物理也要简化,只讲最主要定理、公理、定义等概念,让学生理解透彻,最重要的是了解这些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,培养起学生读书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。我大学毕业时对同学讲,五年大学我什么也没学到,最大收获是掌握了一套基本的思维方法。这是我后来工作中不怕困难的主要资本。
大学更要改。越向上,知识面越窄,可学的东西越来越少,但难度增大了。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。只教背书看书,那是不够的。精讲的要少,泛读的适当增多,让学生去分析,去思考,去实践。工科理科的学生要有大量的实验(中学生就应该加大实验室,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师队伍),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。只会背公式,解题,就不是合格的大学生。大学阶段就要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不会简化教学的教师,不是好教师。
要改革各级教师队伍。从小学到大学一律由合格的本科以上的人才担当。这样的路很长,但一定要走。政策上加强对师范大学教育倾斜,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。由于政治的原因,教师曾遭受过重大打击,导致很多人才流向理工科,这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。应该是,相当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育界,这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。前苏联,高中生以能考上师大为荣。
要缩短学制,简缩教程,提高师资,加大实验,限制升学年龄,打击限制封闭式唯学历、唯书本教学。
2006-5-25 8:00